“《大明……宪法》?”
这个由四个再寻常不过的汉字,组合而成的全新词汇,如同一个凭空出现的幽灵,在大殿之内盘旋,让在场所有的大明精英们,都感到了深深的困惑与茫然。
“宪法……是何物?”
户部尚书曾泰,作为内阁之中最好学的“问题宝宝”,第一个忍不住,将所有人心中的疑问,问了出来。
朱旺看着众人那副“你快说啊,说完我们好震惊”的表情,心中暗爽不已。他清了清嗓子,开始了他期待已久的,“普法”小课堂。
“所谓‘宪法’,”他缓缓地踱步,声音沉稳而又清晰,“简而言之,便是……国之根本大法。”
“它,将是我大明朝,所有法律的‘母法’。任何新颁布的律令,都不得与此法相抵触。若有抵触……”朱旺顿了顿,眼中闪过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,“……则视为无效!”
“什么?!”
此言一出,满座皆惊!
凌驾于所有法律之上?连皇帝新颁布的律令都可视为无效?
这……这已经不是简单的“法”了。
这简直是……一道悬在皇权之上的“紧箍咒”!
朱元璋的脸色,瞬间就变了。他死死地盯着朱旺,那双浑浊的眸子里,第一次,流露出了一丝……真正的,冰冷的杀机。
他可以容忍朱旺的“无法无天”,可以容忍他的“大逆不道”。
但,他绝不能容忍,有任何东西,敢于挑战他手中那至高无上的……皇权!
然而,面对朱元璋那如同实质般的杀意,朱旺却恍若未闻。
他只是自顾自地,继续说道:“我知道,诸位心中,定有疑虑。定会觉得,此法……是在削弱皇权,是在动摇国本。”
“但,我请诸位,换一个角度,来思考这个问题。”
他的目光,缓缓地,从每一个人的脸上一一扫过,最后,落在了脸色最为难看的,太子朱标的身上。
“标弟,我问你,自秦皇汉武以来,我华夏历经数个皇朝更迭,其兴也勃焉,其亡也忽焉。你可知,这其中的根源,到底何在?”
朱标闻言,陷入了沉思。
这个问题,太大了。大到,足以让任何一个熟读史书的储君,都感到一阵无力。
“是……是土地兼并?是天灾人祸?是……君主昏聩,奸臣当道?”他试探着,说出了几个可能的答案。
“都对,也都……不对。”朱旺摇了摇头。
“这些,都只是‘表’,而非‘里’。”
“真正的根源,只有一个——”
他的声音,陡然拔高,如同黄钟大吕,在大殿内回荡。
“——那就是,权力……没有被关进笼子里!”
“权力,如同猛虎。若无枷锁束缚,它便会肆无-忌惮地,吞噬一切!”
“一个英明的君主,或许可以凭借其过人的智慧和坚强的意志,驾驭这头猛虎,开创一番盛世。如始皇帝,如汉武帝,如……陛下您。”
朱旺对着朱元璋,微微一躬身,继续说道:“但……谁又能保证,您的子子孙孙,都能如您这般,英明神武呢?”
“万一,出现一个如那嘉靖般的‘道君皇帝’呢?万一,出现一个沉迷于木工的‘天启皇帝’呢?”
“届时,这头失控的猛虎,便会成为奸臣、宦官、外戚手中,为祸天下的工具!他们可以假借皇权之名,肆意妄为,败坏朝纲,鱼肉百姓!而整个国家,除了‘改朝换代’,竟无任何……纠错之机制!”
“这,才是我华夏数千年来,一次又一次,陷入‘兴亡循环’的……真正根源!”
朱旺的这番话,振聋发聩,让在场的所有人,都陷入了深深的震撼与反思之中。
就连朱元璋,眼中那冰冷的杀机,也渐渐地,被一种更为深沉的,凝重的思索所取代。
他知道,朱旺说的,是事实。
这也是……他心中,最大的隐忧。
他可以为子孙后代,打下一个大大的江山。
他可以为子孙后代,杀尽所有的功臣宿将,扫清所有的障碍。
但他却无法保证,他的子孙后代里,不会出现……败家子。
“那……”朱元璋的声音,有些沙哑,“……依你之见,这‘宪法’,便能……将这头猛虎,关进笼子里?”
“没错。”朱旺点了点头,眼中,闪烁着自信的光芒。
“这本《大明宪法》,将由我,与内阁六部,以及……即将成立的‘皇家科学院’的诸位院士,共同起草。”
“它将明确地,规定三样东西。”
他伸出三根手指。
“第一,它将规定‘民’之权。明确我大明子民,生而为人,所应享有的基本权利。如,人身不受侵犯之权,财产不受侵夺之权,以及……在法律面前,人人平等之权!”
“第二,它将规定‘官’之权。明确从一品大员,到九品末吏,其权力之边界。让他们知道,什么可为,什么……不可为!凡有越界者,无论官阶高低,皆以‘违宪’论处!”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